在正常机体的血液、淋巴液中,含有多种能抑制或杀死病原微生物的物质,主要有补体系统、溶菌酶和干扰素。
1、补体系统
补体不是一个单一物质,而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组成的酶反应系统。它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 。
(1)补体的性质
存在于人和动物血清中的球蛋白,在抗原抗体反应中,具有补充抗体作用的能力,故称为补体。补体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它可以对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作用,但不能单独作用于抗原或抗体。
补体有11个血清成分,常以符号“C”表示。按其发现先后,分别命名为C1,C2,C3,
C4,C5,C6,C7,C8和C9。其中 C1又分3个亚单位,即C1q、C1r和CIs。
补体是一组酶原,以不活动的形式存在于血清中,只有被激活后才变成一立博国际官网的酶。在溶菌作用中,它们先后有次序地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作用,最后促使细菌发生溶解。
补体在血清中的含量,C8,C9含量最少,C3含量最多。个体之间的补体含量有所差异,但一般不因免疫而增加。
补体的性质很不稳定,对热敏感,56摄氏度,30min即被灭活。0—10摄氏度,也只能保存3—4天。冷冻干燥后能较长期保存。许多理化因素,如紫外线照射、机械振荡、乙醇、盐酸、胆汁等均可破坏补体。
(2)补体的作用
①溶解或杀伤细胞:霍乱弧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并激活补体后,最易发生溶菌反应。肿瘤细胞在抗体单独存在时,几乎不受影响,但加入补体后,可使肿瘤细胞死亡。
②增强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或与C3b结合的细胞,具有黏附红细胞的能力,形成较大的颗粒,有利于细胞吞噬作用的发挥。
③趋化作用:补体在激活过程中释放出某些物质,具有对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阳性趋化作用,能吸引吞噬细胞向病原体入侵部位移动、集中,对入侵的病原体进行吞噬。
2、溶菌酶
溶菌酶是一种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它广泛存在于眼泪、唾液、鼻涕、乳汁、肠道、心、肝、脾、肾以及吞噬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
溶菌酶能水解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中乙酰葡糖胺和乙酰胞壁酸分子之间的连接,使细胞壁受损伤而崩解。当抗体、补体和溶菌酶三者共存时,溶菌作用更为显著。
3、干扰素
干扰素是由于干扰素诱导剂作用于活细胞后,由细胞产生的对多种病毒具有抵抗能力的一种蛋白质。病毒、细菌、立克次氏体、真菌以及人工合成的某些高分子聚合物等都能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素,这些均称为干扰素诱导剂。
干扰素是一种含糖蛋白质,对热较稳定,37摄氏度,24h不丧失活性。在Ph2—11的范围内不变性。对紫外线敏感。
干扰素具有以下的特点:
①干扰素的抗原性很弱,因而不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并与之结合。
②干扰素的作用没有特异性,抗病毒范围广。由一种诱导剂产生的干扰素可抑制很多种病毒的生长、增殖。
③干扰素对宿主细胞的保护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只有用人或其他灵长类动物细胞制备的干扰素才对人有保护作用,但不能保护鸡。这个特点给大规模地制备、生产干扰素带来了困难。
④干扰素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本身,本身并无防御作用,但它能使细胞(包括产生干扰素的细胞及其受影响的邻近细胞 )合成抗病毒蛋白质。在其作用下,病毒的信使RNA不能与核糖体结合,因此无法合成病毒蛋白质,从而减少了新病毒合成。
⑤干扰素在体内维持的时间较短。
上一篇: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吞噬作用
下一篇:特异性免疫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