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抗原的种类和性质、抗体的种类以及不同的反应条件,会出现不同的反应。主要的血清学反应有以下几种:
1、凝集反应
将颗粒性抗原(完整的细菌细胞、螺旋体或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小块,称为凝集反应。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
(1)直接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是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所出现的凝集现象。
①玻片法这是一种定性试验方法。将含有已知抗体的诊断血清和待检菌液各一滴在玻片上混合。数分钟后,如出现肉眼可见的细菌凝集现象,即为反应阳性。
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菌种的鉴定和血型的测定。
②试管法这是一种定量试验。在一立博国际官网试管内,加入不同稀释度的等量待检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 )和等量的抗原,放入37摄氏度或56摄氏度水浴内,4h后观察结果,再放入冰箱过夜,然后再观察一次。血清的最高稀释度仍有明显可见的凝集现象,即为血清的凝集效价。效价越高,抗体含量越多。
此法可测定血清中抗体的相对含量,常用来测定患传染病的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以协助临床诊断,如测定伤寒及副伤寒患者血清中抗体的肥达 氏反应。
(2)间接凝集反应
将分子很小的胶体状态的不易发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或抗体),如病毒等,先吸附于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状物体(载体颗粒 )的表面,然后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发生结合而出现凝集现象称间接凝集反应。由于这种凝集是借助于载体颗粒,使原来不发生凝集反应的抗原抗体发生结合,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故称为间接凝集反应。载体颗粒的作用是增大了抗原的反应面积,因而能使众多的复合物聚集成 团,被肉眼所见。 接凝集反应的灵敏度比直接凝集反应高10—400倍。
常用作载体颗粒的物质有红细胞、白陶土、聚苯乙烯乳胶颗粒和活性炭等。
用红细胞吸附抗原,再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正向间接血(细胞)凝(集) 试验。吸附了抗原的红细胞,称为致敏红细胞。如果用红细胞先吸附抗体,再与相应抗原结合,出现凝集,称为反向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如果先让抗原抗体结合,再加入致敏红细胞,不会发生凝集现象,称为间接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上一篇: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
下一篇:血清学反应的种类——沉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