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植物组织培养基本知识->立博国际,立博官网,立博国际官网,立博指数,立博威廉,立博球探,立博论坛,立博网址-耐盐芦笋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二

立博国际,立博官网,立博国际官网,立博指数,立博威廉,立博球探,立博论坛,立博网址-耐盐芦笋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二



录入时间:2009-7-2 10:47:58 来源:青岛海博

3.2 继代培养
由于愈伤组织分化的芦笋不定芽生长迅速,5 周左右平均高可达6.0 cm ,需要进行继代培养,继代培养时将芦笋茎剪成1 2 cm 长的茎段,水平放置到培养基的表面,最初的继代培养以MS + BA 1.8mg / L + NAA0.2 mg / L 十糖30g/L十琼脂5.8 mg/L +活性炭0.5g/L,既可实现高增殖率,又能保证分化出的芽粗壮,生长较好。培养室温度保持在25 30 ,空气相对湿度60 % ,光照强度1 800lx ,光照时间每天12h , 40d 左右便可以继代一次,每次继代增殖倍数达6.8 倍。因此从理论上来讲,由一个芦笋茎段开始培养,培养周期为40d ,年增殖次数为9 次,每周期增殖倍数为6.8 ,那么la 后可获得芦笋茎段3.1 x 107个,这个繁殖速度大大超过了芦笋的有性繁殖速度。
实践中发现,芦笋经过长期的继代培养,容易产生玻璃化的现象,一般通过降低培养温度,延长光照时间,降低激素浓度等方法,可使玻璃化程度缓解,特别是把BA 浓度降为1.6 mgL , NAA 浓度降为0.lmg / L 时,既能缓解玻璃化程度,又能保证增殖倍数,课题组曾尝试通过变换激素的办法来消除玻璃化,如把NAA 换成IBA 2 , 4 D ,但未能成功,IBA 2 , 4 D 甚至有加重玻璃化的趋势。根据试验,在芦笋的长期继代培养过程中,最好每隔一定时间,如2a ,重新构建一次再生体系,以保证芦笋组培苗的健康增殖。
4
生根培养
4.1
根的诱导
将继代培养成的小苗,剪切成2 3 cm 的带芽茎段,转人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生根培养基选用1 / 2 入侣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激素,通过试验评选出较优的生根培养基(见表4 )。
结果表明,经过继代培养的芦笋幼苗茎段在1 / 2MS + BA 0.02 + NAA 0.1 的培养基中,培养40d ,生根率可达71.4 %。另外,在耐盐芦笋多倍体诱导试验中发现,添加秋水仙碱的培养基中,芦笋试管苗生根率普遍高,这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试验证实。

4.2 练苗及移栽
练苗:经过生根培养的芦笋,当根长达到2 cm 以上,并有少许侧根长出时便可进行移栽,但为了提高成活率,在移栽前要先进行练苗,方法是拣取根系完整,植株健壮的芦笋组培苗,打开培养瓶,让芦笋苗暴露在空气中,并置于全日照下,在上午9 : 00 至下午16 : 00 50 %的遮荫网适当遮荫,练苗3 5d 后,将组培苗从瓶中取出,并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干净根部附着的培养基,然后移植到配好的营养土中。
营养土的配置:选用腐殖土或草炭土为基质,按体积比1: 1 混入细砂,移栽前用1 / 800 的多菌灵溶液消毒。
管护:试管苗移栽后,要进行适当遮荫、保湿。另外由于试管苗的根吸收养分的能力比较弱,因此为了提高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并促进其健壮生长,在移栽后当天可结合浇水喷洒一遍1 / 4 的大量元素,以后每10d 喷洒一次,当试管苗根茎部抽生出1 2 条新茎时,便可进行大田定植。试管苗从开瓶练苗到大田定植这一过程,约需30d ,成活率可达85 %以上。
5
结论
由于试管苗在接近理想的条件下生长分化,已不受季节限制,有人为提供的外源植物激素的促进,增殖的速度很快,加之配套有效的育苗移栽技术,完全可以使芦笋的年出苗率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以满足生产所需。因此,微体快繁技术的成功有利于迅速增加杂交组合中纯合父母本的数量,缩短育种周期;对于耐盐芦笋新品系的前期快速繁殖推广也极有意义。

 

上一篇:耐盐芦笋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一

下一篇:罗布麻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

相关文章:
耐盐芦笋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一 耐盐性试验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