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对疫苗株产生菌毛的影响,获得一种有利于细菌生长和菌毛产生,而且费用低廉的培养基。方法 通过测定培养物的密度,观察疫苗菌株的生长规律,用斑点ELIS A和全菌ELISA立博球探论坛菌毛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LB培养基既有利于疫苗株的生长,又有利于细菌菌毛的表达。结论 LB培养基可以用于疫苗株中试和大规模培养。
【关键词 】 肠毒素大肠杆菌;疫苗株;培养基;斑点ELISA;菌毛
近些年来,肠毒素大肠杆菌( ETEC )疫苗候选株的研制主要是针对激发抗定居因子菌毛的肠道抗体和中和热敏肠毒素的抗毒素,包括灭活的产菌毛的ETEC和纯化的菌毛。由于死菌苗保护时间较短,以减毒的痢疾菌和沙门氏菌等为载体的ETEC疫苗应运而生。
本文以志贺氏痢疾杆菌福氏
材料与方法
1.菌株
产生ETEC CFA1/CS6菌毛的疫苗候选株FE16以及产生ETEC CS3菌毛和肠毒素融合蛋白的疫苗候选株FE3;志贺氏痢疾杆菌福氏
2.培养基
CFA培养基(水解酪蛋白
3.抗体
抗CS3单克隆抗体由瑞典Gobebourgs大学Svennerhom教授惠赠;CFA多克隆抗体系本研究室制备;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鼠及羊抗兔IgG购自Sigma公司。
4.细菌培养
将疫苗候选株FE3或FE16
5.斑点 ELISA
每2h取的样品,分别取5μl进行倍比稀释,逐次点在0.45μm硝酸纤维素膜上。用含2%牛血清白蛋白和0.05%Tween20的PBS封闭,室温30min。用PBST(PBS-0.05%Tween20)缓冲液洗1次,置于用封闭液稀释的抗体中(抗CS3为单克隆抗体,1:3000稀释,抗CFAI 多克隆抗体1:1000稀释),室温作用1 h。用PBST缓冲液洗5次。再置于用封闭液适当稀释的羊抗鼠HRP-IgG(针对抗CS3单克隆抗体)或羊抗兔HRP-IgG(针对抗CFA/1多克隆抗体) 中,室温作用30min。用PBST缓冲液洗5次。最后,加入酶底物溶液(0.05%Tris—HCl,pH7.4, 0.5mol/L NaC1,0.06%二氨基联苯胺,0.2%H2O2)显色。待显色适度后,用2mol/ L H2SO4 终止反应,水漂洗后阴干并观察结果。
6 . 全菌 ELISA
将上述不同培养时间取样的细菌培养物,于8000r/min
结 果
1.疫苗候选株生长曲线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FE16和FE3是以痢疾疫苗株FWL01 (T-32的asd基因插入灭活突变株)为宿主载体,分别克隆表达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CFA/1、CS6菌毛和CS3菌毛及两种肠毒素融合抗原。为了研究重组菌株的生长规律,用LB培养基在
2 . 不同培养基对疫苗候选株生长的影响
比较了4种培养基对疫苗候选株FEl6和FE3的影响,FE3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FE16了生长稍微旺盛外,与FE3本相同(结果未列出)。经3次实验的结果表明,LB和CFA培养基较之TS培养基更适合疫苗候选株 FEl6和FE3的生长。
3.不同培养基对疫苗候选株产生菌毛的影响
经斑点ELISA立博球探论坛FE3疫苗株在不同培养基的CS3菌毛产生水平,结果以LB培养基最高。将FE3培养物稀释到A600 =1.0,用ELASA立博球探论坛3次结果均表明LB培养基有利于菌毛产生。 ( FEl6产生FA1的水平与上述结果基本接近) 。
表 1 FE3疫苗株在不同培养基产生 CS3菌毛水平
Medium |
Maximum dilution showing positive result | |||
6h |
8h |
10h |
12h | |
Domestic TS |
1:16 |
1:32 |
1:16 |
1:16 |
Imported TS |
1:32 |
1:32 |
1:32 |
1:16 |
CFA |
1:64 |
1:64 |
1:64 |
1:32 |
LB |
1:128 |
1:128 |
1:64 |
1:64 |
讨 论
肠毒素大肠杆菌是造成发展中国家婴幼儿和旅游者细菌性腹泻最主要的致病菌之一。其菌体表面的菌毛抗原是首要保护性抗原。ETEC疫苗的研究已有近20年的历史,至今仍没有理想的疫苗用于人体。本研究构建的载体活菌疫苗,特点是免疫接种后靠重组菌在机体内繁殖产生保护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性反应,同时活菌还起佐剂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疫苗类型。通过比较不同培养基对疫苗株产生菌毛的影响,发现实验室常用的成分 简单、费用低廉的LB培养基无论是在细菌生长密度还是在菌毛表达方面,都适合本课题研究开发的新型致腹泻性研EC载体疫苗的培养,为今后疫苗的中试及大规模生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以往为了利于野生型研EC产生菌毛,一般采用CFA培养基。而本实验结果表明,LB培养基像CFA培养基一样,有利于以痢疾杆菌为载体宿主的肠毒素大肠杆菌菌毛的产生。
上一篇:阪崎肠杆菌研究进展
下一篇:培养基灭菌温度与时间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