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是ICU病房内病人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1],而控制感染主要是对病原菌采用有效的抗菌治疗。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耐药菌株的增加,病原菌在构成和药物感敏性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ICU病房病人病情危重,多数无法获得病原学依据后才用药,经验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已成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现对近2年诸暨市人民医院ICU病房病原菌立博球探论坛及耐药性作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细菌分离株来自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ICU病房送检的下呼吸道痰、血液、尿、胸腹水、引流液等,标本以痰标本为主(占74.7%)。剔除重复株。
1.2 方法
(1)试剂: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AMS鉴定系统及GNI+、GPI、YBC生化反应卡。抗菌药敏纸片及Mueller-Hinton培养基均为英国OXOID公司产品,采用纸片扩散(K-B)法对细菌进行常规药敏立博球探论坛,根据NCCLS2004版标准判断结果,质控菌珠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2)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立博球探论坛:按纸片扩散法进行表型确证试验,同时使用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单独和联合克拉维酸的复合制剂)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结果。(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立博球探论坛:用头孢西丁纸片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结果。
2 结果
2.1 病原菌
共检出病原菌94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20株(44.4%),真菌254株(26.8%),革兰阳性球菌134株(14.2%)。
2.2 药敏试验
57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 14株(24.56%),113株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 46株(40.71%),产酶菌株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产酶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尤为明显。前5位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除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天然耐药外)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8.8%、91.%,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65.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54.9%)、头孢他啶(50.0%)、阿米卡星(46.7%)。6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25.0%),15株表皮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13株(86.7%),表现为多重耐药,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最高,其次为呋喃妥因、氯霉素和利福平。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其次为氯霉素和四环素。本资料真菌分离率较高,占26.8%,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表1 主要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了)
3 讨论
ICU病房病人原发病常较重,抢救过程中常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另外长期激素及大量的广谱抗生素应用,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也使病原菌种类及药敏随之改变,产生一部分的多重耐药株,并通过呼吸治疗仪、血管内留置导管、雾化器、及病区工作人员的手等进行传播。本组病原菌检出率占首位的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产ESBLS率比其它病房高,产酶菌株对多数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非产酶菌株 ,对头孢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尤为明显,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机会致病菌,具有很高的治疗失败率和病死率。鲍曼不动杆菌的药物敏感率前三位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但对第三代头孢类的头孢他啶的敏感率仅为29.3%; 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最高依次为美罗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分离率的逐年增高与广谱抗菌药物尤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长期应用很有关系;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包括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在内的广谱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其药物敏感率最高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他啶。
本组真菌分离率26.8%,居第2位,其中曲霉菌有11株(1.2%),该菌不但能侵犯皮肤、黏膜,而且可侵犯内脏、肌肉、骨骼,其中呼吸系统占首位。抗真菌药物的滥用会引起真菌感染类型的变迁,也会引起对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增加,尤其是曲霉菌的机会感染更增加了病人的病死率。本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RSA占25.0%,表皮葡萄球菌中检出MRSE占86.7%,表明为多重耐药。目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成为治疗MRS感染疗效显著且唯一可单独使用的药物。肠球菌的立博球探论坛也呈上升趋势[5],考虑可能为临床第三代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在抑制、消灭大量革兰阴性菌同时导致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率相对有所增加。
作者:戚均超 孟曙芳 王琴 《浙江临床医学》
【参考文献】
1 陈淑贞,黄源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3:159~161.
2 张幸国,黄明珠,魏泽庆,等.三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ICU病房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作用.中国抗生素杂志,2001,26:283~285.
3 陈民钧.临床细菌耐药性现状.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3,16:371~373.
4 Troillet N,Samore MH,Carmeli Y.Imi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risk factors and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patterns.ClinInfectDis,1997,25:1094~1098.
5 邓林强,孙敬,陈会,等.引起肠球菌感染上升的原因及其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83~184.
上一篇:小儿空肠弯曲菌肠炎32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立博球探论坛和耐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