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临床生殖道标本的采集时间不当,标本不及时送检,标本不合格,采集不规范等因素的指导和控制,建立完整立博球探论坛方法和报告方式。为临床提供可靠、真实、准确的检验结果,提高诊断率,减少病人的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 生殖道;标本采集;药敏试验;分离培养
生殖道标本的检验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由于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加之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生殖道疾病逐年增加,如何对标本采集时间不当,标本不及时送检、标本不合格、采集不规范等因素进行指导和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重要手段,应当引起临床医生和检验工作者的重视。
1 送检指征
1.1 全身症状 生殖系统感染多不伴发热,但在感染活动期或发生播散性感染时可发热,但往往发热与乏力同时存在,此外某些感染梅毒等累及神经时虽不发热,但也会出现全身乏力,急性期或慢性消耗感染者,可能累及胃肠道出现厌食等。
1.2 皮肤黏膜损害 斑疹、丘疹、 结节、水疱、囊肿、 糜烂、溃疡等的出现,或由损害发展而来有萎缩、癍痕患者出现疼痛、瘙痒症状。
1.3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表现 尿痛、尿频、尿急、尿道分泌物增多,会阴部疼痛及阴囊疼痛、性功能障碍,甚至泌尿生殖器畸形和缺损。
1.4 女性生殖系统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及性状异常、阴道瘙痒及脓性分泌物流出、下腹疼痛、月经失调、外阴瘙痒、疼痛或性功能障碍。本文来自检验地带网
2 采集标本
女性尿道应排尿1h后采集,先拭去尿道口的渗出物,再用拭子通过阴道靠着耻骨联合按摩尿道采集分泌物,或者清洗尿道,用灭菌纱布或棉球擦拭,用泌尿生殖拭子插入尿道2~4cm旋转拭子2s,男性尿道用生殖道拭子插入尿道腔2~4cm,旋转拭子至少停留20s,使之容易吸收。
阴道分泌物应先擦除过多分泌物和排出液,用无菌棉拭子采取阴道口内侧壁或后穹隆处分泌物,如果需要涂片再用一个拭子。
宫颈分泌物先用无润滑剂的扩阴器使宫颈可见。用拭子擦去黏液和分泌物丢掉,用新的灭菌拭子插入宫颈管2cm采取分泌物,转动并停留10~20s,让拭子吸附分泌物置无菌管内送检。
男性前列腺应清洗尿道口,冲洗尿道膀胱,按摩前列腺,用无菌容器收集送检。
3 注意事项
生殖器是开放性器官,标本采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以减少杂菌污染,以免造成检验结果不真实性,导致临床诊断出现偏差。
阴道内有大量正常菌群存在,采取宫颈标本应避免触及阴道壁。
沙眼衣原体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取材时拭子应在病变部位停留十几秒,尽可能采集上皮细胞。
疑有厌氧菌感染,应在床边采样,直接做厌氧培养,避免标本与氧气接触。
4 检验方法和报告方式
4.1 直接显微镜检查 将合格标本直接涂于清洁玻片上,用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镜检,可初步报告清洁度、线索细胞、细胞数量、形态及运动性,若发现大量的发亮的芽生孢子及假菌丝,提示念珠菌感染,可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螺旋体。
4.2 革兰染色镜查 观察细菌形态及染色性,炎症细胞数量及线索细胞,有无念珠菌、假菌丝及孢子等。
4.3 报告方式 若在白细胞或上皮细胞内见到革兰阴性球菌成对排列可报告“找到革兰阴性双球菌”;若找到假菌丝和孢子可初步诊断为念珠菌感染。
5 分离、培养
直接接种血平板和中国兰平板,并且同时进行增菌培养。若为革兰阴性杆菌按氧化酶阳性或阴性及葡萄糖的利用实验鉴定到种。若为革兰阳性菌则按相关操作程序进行鉴定。
淋病奈瑟菌培养是淋病诊断的重要佐证,目前国外推荐的选择培养基有TM和NYC,这些培养基均含有抗生素,可选择抑制许多其他细菌,经过一定条件培养,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葡萄糖发酵等鉴定,男性患者阳性率为80%~95%。女性患者阳性率为80%~90%。
superoxol试验与触酶实验类似,但是用30%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此实验可区分淋病奈瑟菌和其他奈瑟菌相关菌种。
沙眼衣原体用特异性抗体立博球探论坛抗原的血清方法。
支原体用衣原体立博球探论坛试剂盒。
6 药敏实验及注意事项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药敏纸片及M-H琼脂均购自北京天坛药物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每批培养基制备应检查M-H琼脂的pH值,pH过低、过高都能使某些药物失去效力,而使另一些药物活性增高。
药敏纸片应冷冻保存,在使用前1~2h移出冰箱,平衡至室温后才能打开,防止热空气接触冷纸片时产生冷疑水,降低含量。
7 讨论[1,2]
生殖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关键在于标本的采集的真实性、可靠性。如果标本采集不合格,再好的检验人员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细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增强,这已成为生殖道抗感染治疗的严重问题,作为临床检验者应积极协调,主动配合医生,建议患者在使用抗生素前做微生物学检查、培养,得到真实的结论提高诊断率,合格用药,减少病人精神痛苦和经济负担,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0.
2 蔡文城.实用临床微生物诊断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11.
上一篇:我国厌氧菌检验现状及改进措施(2)
下一篇:细菌耐药性和产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