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植物内生细菌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植物内生细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与宿主植物建立了和谐的共生关系。随着越来越多的具有植物保护功能的内生细菌种类的分离和鉴定,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植物内生细菌与宿主植物关系密切以及生存微环境的稳定,有较少的微生物竞争者,使它们成为生物防治因子以及强有力的潜在载体菌,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抗菌或抗虫的构建,制成生物药剂,可减少化学药剂造成的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一些研究者利用水稻中的内生细菌与水稻白叶枯病菌混合接种,有效地抑制了水稻白叶枯病症状的发展,同时发现这一内生细菌可在水稻中繁殖,而腐生细菌则不能(Narula等,1981)。美国CGI公司将苏云金杆菌的-内毒素基因导入寄生在禾本科杂草狼牙根的内生细菌(Clavibacter xyli cynodontis)中,然后接种于玉米和水稻,1988年以来,已在美国4个州12个玉米杂交品种上进行了大面积试验,虫害损失率减轻26-72%。在国内,植物内生细菌在生产上的应用亦取得一定成效(梅汝鸿等,1998;孙良武等,1994)。
近二十年来,虽然内生细菌的研究得到重视,并在内生细菌的入侵机理、生物学、生态学和资源开发方面开展了一立博国际官网研究工作,但是对很多问题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而且绝大多数植物的内生细菌还没有被研究,迄今研究过的植物也不过数百种(许多研究对农作物中的内生细菌了解较多,对于树木中的内生细菌知之甚少,仅对无症树木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中的部分树木中的内生细菌进行了研究),相对于自然界中存在的25万种植物来讲是微不足道的,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进一步研究。
尽管如此,由于植物内生细菌长期生活在植物体内的特殊环境中,并与宿主协同进化,在演化过程中二者形成了互惠共生关系。内生细菌具有在植物体内独立自主的分裂繁殖和传递的特性,使之有可能成为生物防治的巨大潜力的微生物农药和增产菌。植物内生细菌在病虫害防治和农业增产上的应用刚刚起步,尚需加大研发力度。
上一篇:植物内生菌(3)
下一篇:土壤微生物分离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