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的厂房设施写的重点不在设施改造,更着重于微生物实验室的厂房设施所创造的实验环境如何符合15版药典的管理要求。
在15版药典的指导原则中有两份指导原则有所提及,分别是9203《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中的“环境”项下及9205《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的内容。
一、 微生物实验室的布局
实验室布局的基本原则是既要最大可能防止微生物的污染,又要防止检验过程对环境及人员造成危害。通常,实验室按功能划分为洁净区、活菌操作区和其他功能区,同时应根据实验目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效分隔各类实验活动,将交叉污染的风险降到最低。
1、 洁净区
一般微生物实验室的洁净区设置有微生物限度检查洁净室及无菌检查洁净室,两个实验区域的空调系统应独立,微限操作有一定菌数数量级的样品,无菌操作有无菌的样品,本身实验概念上不同,必须设置专属的工作区域。
微生物限度检查洁净室的洁净级别药典要求是不低于D级背景下的B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一般大家还是喜欢使用超净台作为实验台,根据10版药典的规定,实验室内微限室是达到C+A的水平,个人建议可以将微限室降级为D级洁净室,但是其空调系统的配制可达到C级净化水平,因为一方面更多的企业选择在无菌检查使用隔离器,也就是无菌检查室会倾向使用控制级别较低的D级洁净背景管理,便于统一管理;另外D级洁净室比C级的风量及相应的换气次数要低,可以降低能耗,节约洁净区运行成本。
在D级洁净室内置上超净台或生物安全柜均可,个人倾向生物安全柜,这也是中检所老师推荐的,理由就是既保护样品又保护实验人员,举个例子,有个公司的超净台是平流式的,正好生产的是促进胃动力的药品,生产车间使用超净台对产品进行操作的人员每天中午的饭量都很大,最后调查因为吸入药品粉末所致,其实这样的药品对于人并不算有太大影响,但是如果配制垂直流的生物安全柜并做成室外排风,那这样是不是更人性化呢,当然检品到实验室这一道其检验量原本就不多,对实验人员一般不会带来什么,但我更相信,在这样更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下,实验人员也会更认真的处理检品,这不就是企业希望带来的结果吗。
无菌检查室的级别要求是应在B级背景下的A级单向流洁净区域或隔离系统中进行,之前说了现在更多的企业倾向于购买隔离系统,让C级的洁净室改造成B级的洁净室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隔离系统更能够避免实验假阳性的发生,无菌检查实验通常是放行的最后时限也是无菌制剂放行时的相当重要的参考数据之一,而且也是出现阳性结果原因非常难查的实验之一,我个人也推荐大家使用隔离器,但是一定要注意必须进行严格系统的验证,避免假阴性情况出现,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阳性检品啊!!!
背景的话在9206《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指导原则》中指出“无菌检查用隔离器安装环境的洁净度要求建议不低于我国现行GMP中D级空气洁净度要求,安装隔离器的房间应限制无关人员出入”,其实之前的一稿是坚持必须在D级背景下的,但是第三稿已经做了让步了,国家已经在非常大的与国外法规做对接了,不过我觉得在现在的国情下可谓是大胆的推进,也是对国内企业极大的信任。按其要求,可在非洁净环境背景中设置隔离系统,但是必须限制无关人员出入,同时该房间至少也要满足干净整洁,不堆积无关物品等要求。个人还是建议至少置于D级背景下比较靠谱,第一、是出于对隔离器HEPA使用寿命的考虑;第二、在洁净背景下控制也是保证隔离器灭菌效果稳定(某些灭菌剂需室内温湿度稳定);第三、使用洁净环境,是控制和降低样品等进入隔离器之前其外表面生物负荷的长期有效措施。
2、 活菌操作区
在活菌操作区内会进行很多操作,如检验菌种的复苏/传代/保藏等、污染菌的分离/鉴定/保藏等、还有就是很重要的微生物的方法学验证。这些实验当中都会接触和处理一些活体的微生物,处理不当会造成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可能还会影响其他实验结果。该区域应包含菌种的存放区域、培养区域和灭菌清洁区域,不得将污染活体的物品带出该区域。
活菌操作区应该设置门禁或严格控制人员进出,这个在之前的菌种那篇文章中有相关BSL-2级实验室的介绍,同时在操作活菌的区域一般里面会配备生物安全柜,安全柜级别按操作的菌种等级进行配备,该操作室相对于普通房间应为负压,顺便提一句题外话,该区域生物安全柜的定期验证应由卫生局认可的有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确认。
在该区域中有冰箱、培养箱和灭菌器等散热设备,应考虑设置空间或设置物理隔断;另外因灭活菌种会散发异味,故应考虑房间的通风设施;在外部的普通实验室可考虑安装紫外灯定期对外部环境进行消毒,避免传递过程可能带出活菌操作室的微生物带来的影响,这就和医院的输液室定期使用紫外灯消毒差不多。
3、 其他功能区
在一些微生物实验室内还会配有样品贮存区、准备区、培养室等,但很多现实情况是功能区无法区分的很明显,所以在同一区域可以使用5S等管理的手法进行功能区内设备物品的定置定位,虽然无法在空间上分隔功能区,但是在视觉上可以有效指导人员进行功能区分。
准备区一般进行洗消、配制和灭菌等工作,必须配备纯水系统、灭菌器及部分柜子等硬件,同时应在区域上区分待清洁、已清洁和已灭菌的区域,避免实验中使用到不符合要求的物品。
检品的培养区域一般和观察区域是在一起的,建议观察区应找一处明亮处,并设置暗背景和白背景各一,便于液体培养物检验结果的观察;同时在我们实验室也配备普通放大镜、机械的菌落计数器(即下部有明亮背景可使平板底部透光,上端有灯加观察的正常倍数的镜片及放大镜片)及自动菌落计数器(置于观察室内,室内有下光源和侧光源,并有高像素相机,软件连接电脑观察)便于平板样品的观察。
这里特别提一下的是,培养基等所谓“干净”的物品绝对不能与带菌种的物品贮存于同一冰箱,也建议不置于同一区域,一定要避免交叉污染的可能!
二、各功能区的环境监测及日常控制
1、 环境监测
洁净区的环境监测手法和频次指导原则上已经写的很明确了,挑一些重点的和现在大家都有些争议的点进行探讨。
1) 监测平板
浮游菌、沉降菌及表面微生物使用何种培养基进行监测,是否一定要TSA测一下然后SDA再测一下,如果仅使用TSA,那培养温度和时间如何规定,这个是很多人在培训洁净区监测时候会向老师提的问题。这里我就汇总一下各公司的做法,仅供大家参考,其实这个问题我也问了不下五次,没有标准答案,只是需符合各企业的环境监测要求即可。
关于是否使用SDA的问题。企业一,每次TSA和SDA并行,全部房间都做,但是两种平板上未检出过真菌;企业二,经风险评估,因在TSA上真菌也可生长,且在日常监测中几乎捕捉不到真菌,故在日常监测时,对于关键房间2种培养基都使用,在非关键房间仅使用TSA,但若在立博球探论坛过程中,发现仅使用TSA立博球探论坛的非关键房间生长真菌,则应在本次立博球探论坛中使用SDA再次进行监测,并在后续的监测中使用2种培养基进行观察;企业三,经风险评估,因在TSA上真菌也可生长,且在日常监测中几乎捕捉不到真菌,故仅在梅雨季节的三个月的环境监测中,加入SDA进行霉菌的控制,但若在立博球探论坛过程中,发现仅使用TSA立博球探论坛的期间有洁净室生长真菌,则应在本次立博球探论坛中使用SDA再次进行监测,并在后续的监测中使用2种培养基进行观察。三个方案都有企业使用,当然前提是企业真菌无检出或极少,若一直有真菌检出那肯定不可能舍弃SDA,同时肯定要彻查洁净室,如霉菌污染是相当棘手的问题。个人觉得使用风险评估的手段对于选择培养基还是很好的方法,若不使用SDA还是应有一段时间的实验数据作为依据,不太建议依理论行事,因为每个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生产的药品及洁净区内的情况不一样,所以还是得依据实际情况判断。
关于仅使用TSA的培养温度和时间的问题。若既使用SDA,又使用TSA,问题很好解决,TSA在30~35℃培养3d。但不使用SDA仅使用TSA,大家就有争议了。企业一,仅使用TSA,先置于30~35℃培养3d,再置于20~25℃培养2d;企业二,仅使用TSA,先置于20~25℃培养3d,再置于30~35℃培养2d;企业三,仅使用TSA,置于30~35℃培养5d。很多企业使用的是企业一和企业三的做法,因为本来TSA就可以支持真菌生长,而且TSA本来就是培养需氧菌总数的培养基,个人也觉得这2种做法均可,也相对合适。
这里还要提一句的是,如果之前使用2种培养基,在SDA捕捉到的真菌无法在TSA上按企业规定的培养条件和时间生长的话,且确认该类菌是洁净室环境监测过程中时常会出现的菌,不应取消SDA的监测。
另外,做动态沉降菌使用的平板,如果要放置4h,请实验室进行验证,如在超净台层流下放置几个时间点,再进行适用性检查确认其是否符合规定,一般是无法放置4h的,培养基会失水,某些菌的回收率就无法达标。
2) 表面微生物监测方法
表面微生物的监测一般是在对设备和人员或者是不规则表面进行微生物监测的情况下使用,其监测的方法有接触碟法和擦拭法。不知道有没有实验室去挑战过这2种方法的回收率,反正我们实验室挑战过,结果嘛。。。真的是惨不忍睹,而且真的没有规律可言。
这是非常无奈但是也是现实问题,我们企业位于上海,我咨询过知名外企,他们给我的回答是这不可能做到50-200%的回收率,如果检查官员问这个问题的话,他们的回答是请您给我一个方法教我做这2个方法的回收率。对于这样的回答我只能说太牛X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不过打死我我都想不到还能这样回答问题的。。。但是我们企业就是个不认死理的主,在我们质量总监坚信科学理念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实验室就接下了这活,最后结果真的就是没法分析没法看啊,最后找了PDA的资料去做总结,也是苦了我们的验证主管。不过这也是所谓的用事实说话了,总比没有数据只看书的强!
这里想提的就是,如果使用表面微生物监测方法的话,一定要记得,你取到的微生物真的只是冰山一角!而且那回收率还不是稳定的!接触碟的有效接触面积哪来的25 cm2,只有23.6 cm2好不好!所以又少了吧!如果你采样的数值已经接近不合格限,你自己考虑考虑吧!
3)警戒限和纠偏限的制定
有的企业使用50%和80%的合格限制定,有的企业整理历史数据再使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制定,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当你制定好企业的警戒限或纠偏限时,后续的监测永远不会踩限或频频踩限,那制定的限度值就应当重新考虑。同时应定期整理历史数据,适时的调整警戒限及纠偏限,让其更趋于实际,起到帮助企业控制环境的效果。
A级(超净台或隔离器)的所有踩限的问题均必须要进行调查,同时应注意虽未踩限但其过程中的趋势变化。
2、 日常控制
实验室的日常控制基础的我就不罗嗦了,只描述一些比较容易忽略和需要强调的点。
洁净区和活菌操作区的物品绝对不能混用,一样的东西配两套,这钱不能省,两个洁净室内的物品也不应混用,传递过程中容易引入污染。
实验室控制限员非常重要,一般的微生物洁净室或阳性室都不会太大,更衣时尽量保持一人更衣,即使2个人一起进入做实验,也规定要一人更衣完毕,再允许第二人更衣进入;检查室即实验房间的人数越少越好,能一人操作的实验绝不两人操作,如果担心实验中遇到问题,一人描述的事件重现性不好,可以安装摄像头控制;设备维修或其他人员需进入必须得到领导允许,且建议微生物室人陪同进入,因为我们每次都会进一个所谓“外来人员”我们都要再打扫一遍,真的是风险不是洁癖!
现在有很多实验室还使用手泡消毒液然后再进入,我们实验室考虑到女孩子比较多,就引入了含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凝胶,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裸手上的微生物量(需进行实验确认),另一方面因为成分多数为醇类残留较低,同时也避免了使用裸手浸泡消毒液或喷酒精而对皮肤的伤害(有的甚至脱皮,反而不利于洁净室颗粒和微生物的控制)。
使用消毒剂对洁净室或阳性室进行消毒或熏蒸,尽量选择气味适宜的消毒剂,若实在无法马上变更,则应为清洁人员配备相应的口罩,让其在清洁消毒时呼吸到正常气味的空气,否则肯定影响消毒效果。
应定期对洁净室及阳性室内的设施进行检查,因日常不会有设备部同事进入,所以我们必须有相关的意识去找出问题维护好实验室,如硅胶脱落、不锈钢生锈、紫外灯或照明灯不亮等情况。
微生物实验室的实验环境日常都是靠我们微生物实验室的人员进行整理和维护的,因此把我们的实验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有序并受控,是方便我们日常的实验操作,降低实验差错,提高实验的准确率的有效途径。借着15版药典升级的契机,我们可以对我们一直待惯的实验室进行一次大扫除和大整顿,使其更符合我们的使用要求,更好的为我们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