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加入收藏  |   客服热线:400-0532-596
海博微信公众号
海博天猫旗舰店
微生物技术资料
文章检索
  首页 > 微生物知识->微生物书籍->立博国际,立博官网,立博国际官网,立博指数,立博威廉,立博球探,立博论坛,立博网址-双孢蘑菇的栽培

立博国际,立博官网,立博国际官网,立博指数,立博威廉,立博球探,立博论坛,立博网址-双孢蘑菇的栽培



录入时间:2008/10/21 13:55:58 来源:google

一、目的:熟悉立博国际,立博官网,立博国际官网,立博指数,立博威廉,立博球探,立博论坛,立博网址-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二、方法及步骤
A.床式栽培
(一)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的好坏直关系到蘑菇栽培的成败和产量高低。蘑菇培养料目前有粪草培养料和合成培养料两大类。
l.培养料的基本材料
稻草和麦秆富含半纤维素、纤维素及木质素等有机碳,且质地疏松,具有弹性,通气良好,是堆制培养料的好材料。稻草的茎秆易吸水,腐熟快,堆积两用后就会腐熟,但粘性较大;小麦的茎秆硬,外被腊质,不易吸水,腐熟慢,堆积3~4周才能腐熟,但质地疏松。生产上常将稻、麦草混合使用。堆制对应将麦秆及稻草先后加大,或将麦草充分浸透后和干稻淋一起堆制。总之,要减少稻草的堆制时间,特别是早稻草的堆制时间要减少,以免过分腐熟。其它如粉碎的玉米秆、玉米芯及甘蔗渣等也能用来配制培养料。
畜禽粪是蘑菇需要的营养物质,都可用来配制培养料。猪粪的有机物含最较少,氮、磷、钾含量高,用作堆料出菇快,菇较小而密,前期产量高,后期产量低。牛粪中有机物及氮、磷、钾的含量稍低,若将牛粪晒干弄碎后堆料,则发酵快,堆温高。用牛粪堆料种植的蘑菇粗壮,出菇期较长,但出菇较稀。马粪含丰富的有机物,氮、磷、钾的含量也较高,质地疏松,具有较高的发酵能力,其出菇产量和质量与牛、猪粪栽培相似。几种畜粪可混合使用。鸡、鸭粪养分充足,发热快,温度高,但碱性重,粘性大,可与畜粪混合堆制。
2.培养料配方
(1)粪草培养料
我国目前栽培的蘑菇多数采用粪草培养料,铺料厚度以15cm计,则每l00m2的栽培面积需要4500kg培养料,可采用粪草比例1.5:1或1:1两种配方。
①干牛粪58%,干稻麦草39%,过磷酸钙1%,尿素0.5%,硫酸铵0.5%,石膏1%。
按此配方约需干牛粪2600kg,稻麦草各半共l800kg,过磷酸钙45kg,尿素23kg,硫酸铵23kg,石膏45kg,C/N约为31.6:1。
②干牛粪47.5%,干稻麦草47.5%,菜籽饼4.5%,尿素0.5%;石膏1%、
按此配方需干牛粪约2l00kg,干稻麦草各半共2100kg,菜籽饼200kg,尿素25kg,100石膏45kg,C/N为33:l。
下面介绍几种国外的粪草培养料配方。
①美国马厩肥堆料配方:马厩肥80kg,鸡粪7.5kg,啤酒糟2.5kg,石膏1.25kg。
②荷兰马厩肥堆料配方:马厩肥l000kg,鸡粪l00kg,石膏25kg。
(2)合成培养料
合成培养料是不用粪肥或少用粪肥配制的培养料。目前,合成培养料在日本、美国、南韩、英国及我国台湾已相当普及,成为蘑菇生产的主要培养料。合成培养料以稻草或麦秆为主要材料,配以含氮量高的尿素、硫酸铵或饼肥等。在配制合成培养料时,不宜只采用一种氮肥,因为堆肥的腐熟是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的结果,不同种微生物需要不同的氮源。在配制培养料时还需添加一定量的磷、钾、钙等营养元素。由于合成培养料的腐熟比粪草培养料慢,尤其是小麦秆、玉米芯等不易腐熟,还需添加微量元素加速麦秆等的腐熟,也为培养料增加营养成分。
我国采用合成培养料的配方较多,下面举例说明。
①上海农科院的配方:每l00m2栽培面积用稻草2250kg,尿素18.5kg,过磷酸钙22.5kg,石膏粉45kg,碳酸钙22.5kg,C/N为33:1,经二次发酵后,播种前C/N为18:1,pH值由8.3左右降至7.3左右。
②我国台湾配方:稻草l00kg,尿素1kg,硫酸铵2kg,过磷酸钙3kg,碳酸钙2.5kg
国外的合成培养料配方也很多,现举例如下。
①日本配方:稻草l000kg,石灰氮10kg,尿素5kg,硫酸铵13kg,硫酸钙30kg,过磷酸钙30kg。
②美国兰伯特式合成培养料的配方:小麦秆或黑麦秆1000kg,血粉40 kg,马粪l00kg,尿素l0kg,过磷酸钙40kg,碳酸钙20kg,细土500kg,水2500kg。
③美国辛登式配方:麦秆l000kg,豆稿l000kg,干啤酒槽75kg,石膏50kg,硝酸铵30kg,氯化钾25kg
④南韩配方:稻草1000kg,鸡粪l00kg,尿素12--15kg,石膏10—20kg。
(二)培养料堆积发酵
堆积发酵将配方中的各种材料混合在一起,让其腐熟发酵的过程。其目的为:使各种好热性微生物在堆料中繁殖,把培养材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解为蘑菇菌丝可以利用的化合物;所加人的氮素营养物质被各种微生物利用后,变成微生物的蛋白质,当微生物死亡后,菌体也就成了蘑菇可利用的有机氮;发酵过程中释放的热可以杀死料中的病虫杂菌;经过发酵,堆料变得柔软、疏松、通气,具有优良的物理状态。
l.堆料前的准备
粪肥应晒干,不要淋雨,若来不及晒干,则可挖坑倒入,拍紧,密封。用干粪堆积效果好,牛粪最好晒干至半干时粉碎成粉状,再晒干透。稻草、麦秆等材料需选用新鲜、无霉烂的,使用前须切割成20--30cm长的小段,以便其吸水,也便于翻堆。
2.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蘑菇培养料堆积腐熟发酵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前发酵,又称一次发酵或室外发酵;后发酵,或称第二次发酵,因其通常在室内进行,又称为室内发酵。
(1)前发酵
采用粪草培养料的,前发酵时间较长,需15~20天;采用以稻草为主的合成培养料的,前发酵时间需10~15天:以麦秆为主的发酵时间较长。
麦草吸水力差,应浸泡2~3天,稻草吸水快,只浸泡l天即可。干粪在堆制时用水调湿润。使用的粪和草均需先预湿。
堆料时,先铺一层厚20cm的草料,草上铺5—6cm厚的粪肥,其上再铺20cm厚的草,再铺5~6cm 厚的粪。这样一层草一层粪层层相间地堆积起来。 第一层粪草不需浇水,以后每铺一层粪一层草后,补浇清水或人畜粪尿。下层少浇,上层多浇。料堆不要过宽,否则操作不便,且透气性差,料温难以提高;料堆过窄,则可能使料温过高,将一些微生物杀死,对发酵不利。
堆料最好在阴棚下,免受日晒雨淋。培养料堆积后也应覆盖草帘,以利于保温保湿。但一般不宜用塑料薄膜紧贴培养料覆盖,否则,料堆通气不良,会造成厌氧状态,使堆内材料变粘,在露天堆料,下雨前需用薄膜作为临时避雨棚。
培养料堆积发酵后,需经几次翻堆。翻堆是定时将堆积的粪草抖松拌和,把位于料上面的和周围的粪草翻到下面或中间去,而把下面或中间的材料翻到上面或外围来,使堆积的培养料发酵均匀、一致。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翻堆机翻堆。在不同部位的粪草发酵很不均匀,料堆最外层氧气虽然充足,但水分散失多,培养料分解较差;在料堆中心部位,由于缺氧,培养料不能很好地分解;在料堆底层的培养料积有较多的CO2,培养料呈酸性,会发粘发臭。只有外层至中心部分发酵最好。因此,通常应进行3次以上的翻堆。
翻堆的作用是:改善料堆各部位的发酵条件,防止料堆中央部位特别是中央底层长期处于厌氧状态;排除堆内废气,增加新鲜氧气,缩短发酵时间;调节水分;检查发酵状况;便于分次加入添加材料。
堆料后,次日堆温便开始上升,开始40~50℃,是一些嗜温性微生物(主要是一些细菌)活动;4~5天后温度上升到65~75℃时,此时是一些嗜热性微生物(主要是嗜热性放线菌)活动。一般当堆温上升到最高点并开始下降时,即应进行一次翻堆。堆温由微生物分解物质时释放出来的热能维持,如果堆温开始下降,说明堆内物质的分解作用已减弱,此时翻堆能及时补充堆内的氧气和水分,使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在新的条件下继续进行,加速培养料分解和腐熟。高温能杀死粪草料中的病菌孢子和虫卵,但长时间高温,一些嗜热性放线菌也会旺盛地繁殖起来,就会耗损大量可溶性养分。每次翻堆的时间随着材料的发酵腐熟逐渐递减,通常进行第一次翻堆时间是上堆后的6~8天,进行第二次翻堆时间是第一次翻堆后的5~7天,第三次翻堆是第二次翻堆后的4~5天。第一次翻堆加足水分;并加尿素和石膏粉;第二次翻堆只对料干部分适当加水,不宜加水太多,此次加入硫酸铵及过磷酸钙;第三次翻堆调节水分及酸碱度。
(2)后发酵
国内目前后发酵方法有两种,即固定床架式后发酵和就地式后发酵,后者就是将前发酵的料就地建堆后发酵,但以前者为主,将培养料移人菇房后再一次发酵。通常前发酵以化学反应为主,要求高温快速;后发酵则是生物活动过程占优势,要求控温、控湿、通气。
后发酵过程分两个步骤进行,将经前发酵好的培养料搬人菇房床架上,关闭门窗,升温至58~60℃,维持6-8h,即巴斯德消毒,以进一步杀死料中的虫、卵和病害、杂菌。然后通风降温,在12h内逐步将料温降至48~53C,维持3~5天,促使一些有益微生物生长,将培养料转化为易被蘑菇菌丝吸收和利用的物质;同时便能刺激竞争性杂菌生长而抑制蘑菇菌丝生长的氨气挥发。因为氨气在50℃以上或40℃以下挥发速度明显减慢。控温发酵还可减缓易被细菌和真菌利用的碳水化合物的降解,而不至于降低培养料的活性。
后发酵过程中的有益微生物大体可分为嗜热细菌(最适生长温度50~60℃)、嗜热放线菌(最适生长温度50~55℃)和嗜热霉菌(最适生长温度45~53℃)三类。它们在料内繁殖的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首先是细菌大量繁殖,利用培养料中易降解的碳水化合物,产生粘滑的物质即多糖类,这是蘑菇生长所需要的重要碳源。接着放线菌繁殖,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并利用氨、胺和酞胺作为合成细胞物质的营养,同时释放出蘑菇菌丝生长所需的生长因子如维生素等。最后是一些非分解纤维素的霉菌协同放线菌进行氨的转化,有些还利用细菌作养料,合成自身物质。其中以放线菌最具活性。通过后发酵,培养料由棕色变成深褐色,料松软,不粘稠,含水量65%~68%,含氮量1.8%~2%,C/N为18~20;pH值7-7.5,含氨量为0.04%或更少。
影响后发酵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培养料含水量、氧气等。温度是后发酵过程中的首要因子,必须设法达到所要求的温度,以培养料的温度为标准。由于后发酵需消耗和散失较多的水分,故培养料含水量应较高,为70%左右,在前发酵最后一次翻堆时调节。用蒸汽加热,培养料含水量为71%~73%,后发酵结束时其含水量为67%~71%。采用室内炭火直接加温法,后发酵时培养料含水量应为70%~72%;采用炭火及蒸汽加温法,则料含水量宜为65%~68%;采用塑料棚保温法,培养料含水量以65%为宜。
后发酵中料内的有益微生物一般好氧,室内应有空气,因此后发酵时期应适当开启门窗或敞开薄膜通风,以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抑制厌氧细菌繁殖,制成有选择性的培养料。
后发酵的关键措施是加温和控温。将经过前发酵的培养料调节到一定温度后,搬入室内,然后通入蒸汽,进行加温和控温。我国目前许多地区在生产上进行后发酵的加温方法,大体可有:室内炭火加温式控温;室外薄膜覆盖升温,对于室内炭火直热式的后发酵,菇房应密闭不漏风,菇房大小以111m2一间为宜,在室内设置10~20个无烟煤炉加热升温,菇房过大不易升温。炉火烧旺后将门窗紧闭密封,使温度逐渐上升。达到60℃时维持6~8h,然后拿掉部分炉子并适当开窗,将温度降到48~53℃,保持4~6天。每天在高温时进行2~3次通风换气,每次10~15min。通风换气避免了二氧化碳以及其它有害气体过多,影响发酵。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后发酵,成本低,效果好。
露天式后发酵是利用堆肥在完成前发酵后,再建后发酵堆。建堆时,在料堆底部中心建一道通气小道,料堆上面用草片覆盖,夜间、雨天再在料堆顶部加盖塑料薄膜,其内用竹片支撑,使其与料面有15-20cm的距离。在建堆的第二天,料的中心温度达的60~65℃,保持2h,揭开覆被草片,并在料上按15cm×15cm距离,打一个直径5cm的小孔,用来掌握通气量,以便调节温度,使温度维持在5℃左右。
蘑菇培养料后发酵的优点是:提高了蘑菇产量和质量,一般可增产20%~40%,有时可增产l倍以上。生产的子实体品质好,菇形正,肉厚,柄粗,不易开伞,一级菇比例大。采用培养料后发酵,由于高温放线菌等有益微生物的活动,可形成多种可供蘑菇菌丝直接吸收利用的维生素和氨基酸;后发酵将培养料在60℃下处理2h,可以把料中的虫卵、幼虫等害虫杀死,使病虫来源大大减少,可不用或少用农药防治,减轻了农药污染;用后发酵技术可推迟堆料期7~10天,这样缓和了双夏劳力矛盾;后发酵堆料比一次发酵少两次翻堆,可减少用工,也可减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三)菇房的消毒灭菌
将适度腐熟的培养料尽快搬入菇房,先填入最上层床架,从上到下,逐床填入,填料的厚度为16~20cm。填料完毕,即关闭门窗,用甲醛、敌敌畏各lkg熏蒸消毒24h,操作方法与空菇房消毒相同。
(四)培养料的翻料
当培养料经后发酵消毒或用农药熏蒸消毒后,要进行一次翻料,即将铺在菇床上的培养料上下翻动一次,把料抖松,同时将料中发黄绿色的生粪块及杂物等均除去,并打开门窗,进行大通风一次。通风及抖松料的目的是为了将料在消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乙醛、乙烯等各种有害气体彻底排除,使料内进人较多的新鲜空气,有利于接种后菌丝在料中迅速生长,同时翻匀后可使料层厚薄一致,保持15--18cm厚,这样料面平整,床面喷水时受水量也均匀,避免床面凹陷处积水。
(五)播种
1.播种前的准备
菇房熏蒸消毒或经室内发酵后,打开门窗及排风筒,排除药液气味或热气,及时进行翻料。若培养料偏湿或料内氨气过浓时,在料面喷2%~3%的甲醛溶液,随后密闭一夜,次日打开门窗通风后再翻料一次加以清除。播种前需先测量料温,温度超过30℃,可再翻料一次降温,待培养料温度下降至28℃以下时才可播种。
播种前要对菌种质量进行检查,选用优质菌种。优质菌种的标准是纯度高,菌丝浓密、旺盛,生命力强,粪草种的培养基里红棕色,有浓厚的蘑菇香味,不吐黄水,无杂菌虫害。
2.播种时间
目前,我国蘑菇栽培主要是利用自然气温进行生产,因此播种时间的选择十分重要。由于蘑菇菌丝生长阶段要求较高温度,子实体发生要求较低温度,因此我国各地一般都进行秋播或深秋播,长江流域各省多数在9月上中旬温度在28℃以下时播种,10月中下旬开始采收,12月秋菇采收结束,至次年3月气温回升,又可出菇,至5月春菇结束。珠江流域各省秋季气温较高,冬季不冷,一般在秋末播种,初冬开始采菇,冬春季连续出菇,没有间歇。如福建在10月下旬播种,11月中下旬开始采菇,4月至5月上旬采菇结束。华北地区一般在8月下旬播种。
3.播种规格
播种量因菌种培养料不同而有较大差异。每瓶(750mL蘑菇菌种瓶)粪草菌种播0.28--0.33m2;麦粒菌种播1.33--1.67m2。
为了使菌种尽量全面萌发,菌丝在培养料表面应占有优势,减少杂菌污染。一般穴播采取“小株密植”方式,行株距由l0cm见方改为8cm梅花形,深度5cm。目前新法播种采用混播加撒播方式,即先以三分之二的菌种撒在培养料表面后,将菌种翻入料中5cm与培养料混合,再将剩下的三分之一菌种撒在料面上。无论选用哪种方法播种,为防止杂菌污染,所用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都要严格消毒,菌种瓶表面及瓶口均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近瓶口一层菌种不用。
4.播种后的管理
播种3天后,为使菌种与湿料接触,易于萌发,一般情况下关闭门窗,仅有背风地窗少量通风,潮湿天气可打开门窗通风。3天以后,当菌丝已经萌发,并开始长出培养料时,菇房通风应逐渐加大。如气温在28℃以上、为防止高温影响室内温度,可在中午关闭门窗,只开北面地窗,同时注意夜间通风,雨天多开门窗通风。播种5--7天后,菌丝已经长大培养料;为了促进菌丝向料内生长,抑制杂菌发生,需加强通风,降低空气湿度。在无风情况下;多开窗,南北地窗昼夜全部打开;有风时只开背风门窗。在气候干燥而培养料又偏干时,可在料面覆盖一层报纸,保持料面湿润。培养料过干时,可在报纸上喷水,增加料面湿度,使菌丝长入料内。
播种7天后要进行检查,如发现杂菌及病虫害,应及时处理。如发现培养料过湿或料内有氨气,为了使菌丝长入料内,可在床架反面打洞,加强通风,散发水分和氨。
荷兰菇农是从合作社购买菌种和原料,进行混合播种,这可由一种小型的铺料机完成。播种后用空调调节温度,保持20--25℃。
(六)覆土
蘑菇培养料经过发菌,床而有时高低不平,覆土前要把料面抹匀拍平。
覆土对蘑菇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覆土能改变培养料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便蘑菇的菌丝从营养生长期转入到生殖生长期,形成子实体,并保持培养料的水分,有利于子实体的发育;其次,覆土层中含有许多有益的微生物如臭味假单孢杆菌等,它们的代谢产物含有多种激素,能促进蘑菇子实体的形成;第三,覆土层对子实体有支撑作用,能防止培养料温、湿度的急剧变化,保护料层中菌丝的生长发育,并有机械刺激作用,能促进结菇。
及时覆土是夺取蘑菇高产的重要措施。由于菇房的覆土量大,且对覆土的质量要求较高,如在覆土期遇到长期下雨等不良天气,往往延误覆土,影响产量。因此,蘑菇菌床所需要的覆土必须在覆土前及早准备,并晒干贮藏备用。
l.覆土的选择
覆土的性质往往影响到出菇的迟早与产量的高低。澳大利亚的蘑菇农场目前多采用泥炭土作覆土材料。泥炭苔藓是最理想的覆土材料,与土壤河泥等材料相比,泥炭苔藓的吸水量要高得多。
目前,我国蘑菇栽培上所用的覆土,根据土粒的大小,分为粗土与细土。粗土直径2cm左右,其质地以壤土为好,要选毛细孔多、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持水量大、且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的土壤作覆土材料,以利于蘑菇菌丝穿透泥层生长。菇房每平方米床面约需粗土35kg。细土直径约为0.5cm,如黄豆大小,每平方米床面需细土20kg左右,其质地以稍带粘性的壤土为宜,因床面的泥层上经常喷水,稍带粘性的土粒喷水后不会松散,也不会造成床面板结的现象,如细土选用砂性土,床面喷水后泥粒变得松散,造成床面泥层板结,直接影响到土层的通气性,不利于菌丝的生长,也不利于子实体的形成。
2,覆土的时期与方法
适宜的覆土时期是根据料层菌丝的深度来决定的,当菌丝大部分都已伸展到床底时,便是覆土的适期。先覆粗土,隔7-10天再覆细土。根据一般高产菇房的经验,覆粗土7天左右便应及时覆细土。覆细土后10天左右,便能见到菌蕾,所以覆粗土后约经20天便可出菇。
覆土的厚度,如采用粗土加细土的方法,则粗土覆2.5~3cm厚,细土覆lcm厚;如采用全部覆细土的方法,则覆土厚度在3.3cm左右。
覆土的具体方法是:
先覆粗土一层,铺满料面,以不见料为标准,并用中土(介乎粗土与细土之间的土粒)填满粗土的缝隙,以防止调水时水分渗入培养料内,造成料内菌丝萎缩,最后铺上一层薄细土。
3.覆土的杀虫灭菌处理。
为了防止覆土中带入病虫,可采用下列处理方法。
①用10%甲醛溶液及1%的敌敌畏溶液洒在土粒上,1000kg土用以上两种农药各2--4kg,喷洒后拌匀,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两天,利用农药挥发出的气体杀死病菌与虫卵。
②用泥土质量1%--2%的石灰拌人泥中,杀死线虫等害虫。
4.覆土层的调水
用干的粗土,覆土3天内调足粗土水分,但在杭州地区多采用先将粗土预湿,然后在2-3天内调粗土水分。方法是将干粗土盛入竹制的土箕内,将竹土箕连同粗土浸没水中,并立即取出,等待5~10min,让水分吸入土粒中,再将土粒撒在床上,此时土粒不会粘结成团。因此,一般覆粗土1~2天内开始调水,连续调水3天。在用水量上掌握两头轻、中间重的原则,即第一天调水2.5~3.5kg/m2,第二天调水4.5kg/m2,第三天调水2.5~3kg/m2,3天内共调水l0—11kg/m2。如土料干的调水量还可增加到13.5k/m2。喷水的方法采用轻喷勤喷、循环喷水的方法,不可一次喷水过多,防止水分流大料中,妨碍菌丝生长。调水的具体标准是粗土已无白心,质地疏松,手能捏扁土粒,手捏粘手,此时粗土的含水量在20%左右。
(七)出菇管理
蘑菇从播种到开始采收,一般需要35~40天。长江流域各省于9月上旬播种后,从10月中下旬开始采收到12月下旬秋菇期间一般可收5批(潮),第一、二、三批出菇集中,两批菇间隔期为7天左右,第四、五批及春菇出菇不集中,产量减少。秋菇产量占总产量的70%左右。
出菇期间的管理工作主要有水分管理、通风换干、挑根补上及追肥等。
l.水分管理
(1)床面喷水
覆细土后10天左右,扒开上层细土,看到许多绿豆大小白色小菌蕾时,就要及时喷一次“重水”,称为“结菇水”,每天喷水1次,每次喷用1kg/m2,连续2~3天,总的用水量2.5~3.2kg。喷水增加细土湿度,同时也使粗土上半部得到水分,促使菌蕾迅速形成和长大,并使粗土层的菌丝粗壮有力。当菌蕾普遍形成并已长到黄豆大小时,需及时喷第二次“重水”,称为“出菇水”,方法与第一次“重水”相同,用量较第一次稍重,总的用水量2.7~3.6kg/m2。再次加大细土的湿度并使粗土得到水分,促使子实体迅速长大出上,这样出菇多、均匀,转潮(批)快,除了喷“重水”期间外,其余时间喷水每天1次,气候干燥时可喷两次,每次0.25~0.36kg/m2。前三批菇出菇间隔期间,一般称为“落潮”,此时应减少喷水,每天喷水l次,每次喷0.2kg/m2。前三批菇生育期间气温较高,喷水时间最好在早晚进行。
秋菇后期即第三批采收后,蘑菇不再明显地成批生长,春菇出菇也不集中,喷水要轻喷、勤喷,减少喷水量,每天喷水0.15~0.45kg/m2。 
喷水力求均匀,雾点要小,喷头要提高一些,并稍有倾斜,以减少对小菇的冲击。喷水后尽量多开门窗,不喷“关门水”,避免菇房闷热,使菌丝老化或者孽生杂菌。采菇前喷水,防止手捏处菌丝发红,影响质量。
生产上欲采收春菇,在冬季停产期间,仍需加以管理,保护菌丝生长。由于冬季气温低,蒸发量小,可适当减少喷水,一般5-7天喷水l次,每次喷水0.5kg/m2。要防止土面过于、过湿,以免菌丝萎缩。
春季3月上中旬气温回升后,适当增加喷水,一般每天或隔天喷l次,每次0.15~0.36kg/m2,以促进菌丝萌发生长。3月下旬至4月出菇期间增加喷水量,每天喷水1~2次,每次喷水0.36~0.5 kg/m2,4~5月份温度较高,气候干爆,适当增加喷水次数,霉天2~3次。
(2)空气湿度的调节
秋菇前期温度较高,出菇多,空气相对湿度应达到90~95%。如气候干燥,除床面适当多喷水外,需要在走道空间、墙壁和地面喷水,以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过低,子实体生长缓慢并容易产生鳞片和“空根白心”现象。但也不宜超过95%;否则影响菌丝生长,并容易产生杂菌、锈斑等病害。采菇高峰过后,气温渐低,空气相对湿度可低一些,达85%~90%,空中、地面不再喷水。
春菇后期温度较高,蒸发量大,应增加菇房内相对湿度。如气候干燥,仍需在走道空间、墙壁和地面喷水,并加强通风,降低室内温度。也可采用喷水机来完成喷水。
2.通风换气
秋菇前期菌丝生长旺盛,出菇多,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需要加强通风,保持菇房内空气新鲜;但此时期气温较高,又需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因此;菇房主要在早晚或夜间通风。
春季气温尚低时,通风在中午气温较高时进行,以利提高菇房温度。4~5月份气温上升,宜早、晚和夜间通风,以免热空气进人室内,增加菇房温度。
3.清除老根、死菇,及时补土
每次采收以后,菌床上遗留下的老根、死菇,要及时清除干净,因老根已失去吸收养分和出菇的能力,且占据位置,使下面的菌丝生长受到影响,有碍出菇。如果时间长腐烂后,容易引起病虫危害。同时要把采菇时带走的泥土用较湿润的细土重新补平,保持原来的厚度。
4.追肥
在出菇旺盛期需肥最大,一时供应不上时容易出现柄细长、薄皮开伞菇;发育后期营养不足时产菇减少,小菇、薄皮菇多,显著地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适当地分次追肥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一项措施。常用的种类和浓度如下:
(1)葡萄糖
常用的葡萄糖液浓度为10-20g/L,必要时可用30g/L,也可用200g./L蔗糖液。
(2)胡萝卜汁
先将胡萝卜切成小薄片,加水2倍,煮烂后过滤,取出原液,再稀释3倍使用。
(3)黄豆浆
用黄豆1kg浸水后磨成浆汁,过滤后加清水50kg使用。
  (4)化学肥料
 尿素用2-4g/L,硫酸铵用5g/L,磷酸二氢钾用2-3g/L,过磷酸钙用5g/L(取澄清液)的液肥。
(5)蘑菇健壮素l号
比久0.5g,硫酸镁40g,硼酸10g,硫酸锌20g,尿素l00g,维生素B1 40mg,加水l00kg。可供300m2面积上喷2~3次,对菌丝复壮有效。
(6)蘑菇健壮素II号
比久1g,硫酸镁50g,磷酸二氢钾100g,维生素Bl100mg,加水l00kg。对促进子实体形成和肥大有效,用量与I号相同。
蘑菇追肥对增加产量和提高质量有一定的效果,但只能作为一项辅助措施。蘑菇只有在配制质量好的培养料的基础上,适当追肥,才能获得更好的收成。
(八)采收
当蘑菇长到符合标准大小时,应及时采收。如果采收过晚,影响质量,同时会影响下面小菇的生长。蘑菇旺盛期,应该采取菇多采小、温高采小、质差采小的方法,才能保证蘑菇质量。作鲜销的蘑菇,可以采得稍大些,但也不能开伞,否则降低其商品价值。旺产期一般每天采收两次,以保证质量。采菇前不能喷水,否则采时手捏菇盖造成发红。
采收方法不当也会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菇密时,采菇要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菇盖,轻轻旋转采下,以免带动周围的小菇。多个菇丛生在一起的球菇,采收时要用刀小心地切下大菇留小菇,不能整个搬动,否则其它小菇都会死掉。秋菇采收第二批后,床面菇稀时,采菇可以直接将菇拔起,这样能同时带出一部分老根。采菇时经常用湿手巾将手指上的泥土擦掉,来下的蘑菇应整齐地放人篮中,以免损伤。
蘑菇采收后,随即用小刀把菇柄下端带有泥土的部分削去,加工蘑菇菇柄长短,按收购标准要求切削。在削菇时,动作要轻,避免机械损伤,刀要锋利,这样菇柄平整,质量好。削菇后进行分级,将不同等级的蘑菇分别放置于垫有纱布、棉垫或薄膜的筛或篮中,上面盖上纱布,及时送到收购站交售。
B.箱式栽培
箱栽培适合于机械化的三区制周年栽培。培养料的配方、堆制发酵工艺均与床架式栽培法相同。栽培箱的规格要根据机械化的程度、菇房大小及便于操作进行设计,常用的有40cm×60cm×20cm和50cm×80cm×20cm两种规格。栽培箱可用木、铝合金或硬质塑料等制作,为便于贮藏、运输和消毒灭菌,一般都制成统一规格的活动箱。
把发酵并经处理的培养料装入栽培箱,料厚15cm,播上蘑菇菌种,移人发菌培养室。培养15--17天后,覆上消毒处理过的土粒,调水后再培养15~17天,此时蘑菇菌丝已基本发满培养料,移进出菇室。出菇室温度控制在(14±2)℃,空气相对湿度90%~95%。5~8天后蘑菇菌丝开始扭结出菇,采收约60天结束。采收结束后将箱子移到室外,倒掉废料,消毒菇室,再从发菌室移进一批已经培养好菌丝的栽培箱,降温使其出菇,周而复始地连续生产。这种箱式栽培的三区制菇房,一间发菌室配两间出菇室,还需要装空调等制冷设备,一般每年可种5期蘑菇。
C.畦式栽培
畦式栽培一般多利用冬闲田进行。在干稻田中,整地作畦,畦宽1.5m,高15--20cm,长则根据地形而定,在畦面上撒一层生石灰粉进行消毒。把堆制发酵成熟的培养料铺放于畦上,料厚约l0cm,整平后稍压实即可播蘑菇菌种。播种后用竹木材料做成框架,罩在菇畦上,覆盖黑色或深蓝色塑料薄膜。为了保湿和遮光,薄膜上再覆盖一层用稻草、茅草、蔗叶编织成的草帘。
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定期掀开部分薄膜进行通风换气,并根据天气情况而定,可选在中午或下午,清晨或夜间。换气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菌丝的生长量或畦上蘑菇子实体的多少,以及当天的天气情况灵活掌握。
   
   

 

上一篇:金针菇的栽培

下一篇:草菇的栽培

相关文章:
首页 | 关于我们 | 网上商城 | 在线客服 | 联系我们
业务联系电话
   400-0532-596 0532-66087773
   0532-66087762 0532-81935169
邮箱:qdhbywg@vip.126.com
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锦汇路1号A2栋
产品技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六8:00-18:00):
  18562658263 13176865511
  其它时段:13105190021
投诉与建议:13105190021 13006536294
(注:以上手机号均与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