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过硬的销售功夫相比,某些跨国食品巨头在经营管理和产品质量方面却不断凸显软肋,导致其品牌和产品形象持续下滑。
□本报记者王敏/文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7月份进境商品不合格名单,154批次产品被挡在国门外。此次被检出的不合格进口商品中,食品占了很大比例。高敏感性食品婴幼儿配方奶粉有三批次被检出不合格。丹麦皇冠牛油曲奇饼干、蜡笔小新草莓饮料等也在名单之列。有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质检部门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近1800批。这些不合格食品分别被检出有害生物、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和食品添加剂超标以及食品标签标识不符合规定等。
进口食品近年问题不断
在进军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中,食品巨头发力最为强劲,轰炸式宣传加上渗透式营销,使进口食品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
而与其过硬的销售功夫相比,某些跨国食品巨头在经营管理和产品质量方面却不断凸显软肋,导致其品牌和产品形象持续下滑。
2009年,法国达能旗下的多美滋奶粉被怀疑遭受三聚氰胺污染;味全幼儿成长配方奶粉和味全较大婴儿配方奶粉及从澳大利亚产进口的百乐斯被查出致病菌阪崎肠杆菌超标;2008年,吉百利巧克力被检出沙门氏菌;美素乐、康维多、澳优被查出阪崎肠杆菌,美赞臣、雅培均被检出三聚氰胺;雅培还被检出奶粉氧化;2007年,乐事薯片的一款“乐事薯片酸奶洋葱味”、法国“依云”矿泉水细菌总数超标;日本明治锌含量超标;2006年,亨氏因转基因蛋白被欧洲各国禁止销售;美赞臣GENTLEASE牌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检出金属颗粒;在2006年之前还有更多食品安全事件,这一长串名单让人瞠目结舌。今天,进口食品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占据了食品行业的半壁江山,其质量问题不能不令人分外关注。
进口食品中国市场遇冷
回顾近几年的进口食品事件,也许会让人惊出一身冷汗。“病从口入”,这个道理全世界都知道,生产商、进口商不能不知。为何还会有一立博国际官网事件发生呢?恐怕是“利”在作怪。合法的利益追求无可厚非,市场经济鼓励正当利益的追求。但超出一定界限甚至触碰法律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精神。不道德的利益追求不仅得不到本来的利益,更会降低消费者信心,最终为市场所抛弃。
就在质检总局公布不合格名单的第二天,本报记者走进北京的大型超市,浏览了食品柜台并随机采访了几位来购物的消费者。不少消费者表示,进口食品因质量问题频繁被曝光,让他们已经对其 “敬而远之”了。
截止到记者发稿时,蜡笔小新食品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登上黑名单的进口苹果香和草莓香饮料是韩国公司的产品,与蜡笔小新食品有限公司无任何关系。
美赞臣同时发表声明称,因“蛋白质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而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退货的两批奶粉是由厦门中马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而美赞臣营养品公司从未授权厦门中马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这两批奶粉,此事件与公司无关。
本报记者随后拨打了美赞臣公司在中国广州的电话,听到的电脑讲话均是和公司声明一样的声音。记者随后拨打公司公共事务部的电话,截止到记者发稿时,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虽然某些企业极力择清自身责任,但一些问题还是被提了出来。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说,21世纪的食品是绿色食品。生产健康绿色食品是企业的第一责任。我们有权利生活得更好,我们有义务将子孙后代培育得更健康。
据介绍,进口食品常见问题出在:无CIQ标志,一些超市、商店的进口食品专柜,销售人员不能按要求提供进口检验检疫证明、卫生许可证等相关手续,不能证明其经销的商品具备完整的进口手续;无中文标注,不少食品外包装上没有中文标住,消费者无法辨认包装盒里的食品,食品安全很难保证,这给了假冒伪劣食品和走私食品以可乘之机;色素重、金属超标严重;含有致病细菌等。
面对琳琅满目的进口食品,该如何选购安全的进口食品?某检验检疫局食品安全处官员表示,一要选择到正规的商场、超市购买;二要查看中文标签,凡通过正规渠道进口的食品都有加贴规范的中文标签,上面写有食品名称、配料表、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地、进口商等基本信息,婴儿食品建议还要对“营养成分”等进行认真查看。没有加贴中文标签的进口食品可能是非法进口的,由于没有经过立博球探论坛,安全性得不到保障。
《食品安全法》填补监管漏洞
值得欣喜的是,大多数跨国食品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后,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对质量问题没有忽视。广大消费者也基于进口食品品牌悠久的历史和在母国的良好声誉对其青睐有加。但不容忽视的是,近几年来,某些进口食品屡屡爆出各种各样质量问题,不少知名品牌来到中国后,就钻起了法律的空子,采取双重标准,不但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更让消费者信心受挫。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2009年,食品安全的法律漏洞得到了填补。《食品安全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获得通过,自2009年6月1日起开始施行。该法确立的一立博国际官网法律制度为食品安全构筑起了新防线,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社会责任,规定其应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食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法律重点确立的食品安全“预防在先”的理念让消费者悬着的一颗颗心安宁了不少。
对实施了三个多月的《食品安全法》,不少外资企业表示,会遵守中国的法律规定,严把产品质量关,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让消费者对其产品充满信心。
(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
上一篇:WHO称甲流疫苗产能仅够全球一半人口需求
下一篇:生活家健康指南:少量辐射更有益健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