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1月30日召开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时要求,要采取坚决果断措施,主动出击,彻底清查食品安全突出隐患。会议强调,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当务之急是要突出重点,全面彻查食品安全隐患,彻查并坚决销毁2008年问题奶粉。
作为一个事件,“三聚氰胺”已然离我们远去,但是作为一种有毒有害的奶制品添加剂,“三聚氰胺”的阴影却始终未曾飘散。对于“三聚氰胺重现江湖”,此前媒体已有零星报道,并引起了消费者的恐慌情绪。但在场合公开此事,这还是第一次。我们欣慰于有关部门坦承问题的勇气,但在2010年的时间节点,语气铿锵地谈“彻查并坚决销毁2008年问题奶粉”,总是让人感觉不是滋味。这本身也说明,对于食品安全的问题,除了就事论事,相关部门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需要反思。仅仅将问题简单的归咎于“在整顿高压态势下,仍有个别企业和个人置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于不顾,利欲熏心、顶风作案”,难免给人一种推卸责任的感觉。
确实,几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都可以视为“个别企业和个人”所为,但仅仅归牌号地“个别企业和个人”却又不尽客观,并且遮蔽了真问题。“三鹿”事件后,食品安全的问题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按理说,相应的制度和监管应当建立健全了吧?可是,在此后很长时间里,原本应该销毁的问题奶粉却流失到市场上,并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黑色产业链。监管如此麻痹和迟钝,也使得对“三鹿”事件的问责以及此后相关部门的一立博国际官网的作为都充满了运动式管理的疑问,这仅仅是“个别企业和个人”的问题吗?
事实上,早在“三鹿”事件发生之后,就有不少人对问题奶粉的去向提出质疑。但遗憾的是,这方面的信息迟迟没有公开。公众有理由质问:这到底是制度问题,还是人为问题?相关部门不会不知道,随着奶业的复苏,奶源不足依然是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那些未及时销毁甚至仍在企业掌控之中的问题奶粉随时都有流入市场再次祸害消费者的危险。这,仅仅是“个别企业和个人”的问题吗?
更要看到,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等企业奶制品三聚氰胺超标的问题,还曾隐瞒了公众达数月之久。在这其中,普通消费者又一次充当了“不明真相”的群众,不同的是,以前是企业在控制舆论,而这一次则是由相关部门主动屏蔽信息。这是为了部门的形象还是为食品安全“维稳”?在笔者看来,如果管理部门不从自身寻找“毒源”,总是拿“个别企业和个人”说事,食品安全就永远是一个让人无法放心的话题。
(来源:食品商务网 )
上一篇:海南开展2010年“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整治活动
下一篇:一次性消毒餐具盼设保质期 专家:最好为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