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微博说:“汽车里的瓶装水,高温会使塑胶瓶子产生化学物质,会导致人们罹患乳腺癌。”专家对此回应称:正规厂家符合规范生产的瓶子,不至于因为这样的环境就对人体造成危害。
在汽车车厢、后备厢里放上几瓶饮用水,是不少开车人的习惯。但在“塑化剂”阴云笼罩下,这个习惯也受到了挑战。近来,网络上热传,放在汽车里的瓶装水受到车厢内高温的影响,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危害饮用者的健康甚至致癌。
对此,早报记者调查了相关厂家和学者,专家称,在温度特别高的情况下,增塑剂可能会溶解,但是量非常少,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何况,一般车内的温度,达不到微博上说的70℃。
流言:一条微博广受关注
一条转发数量超过28000次的微博这样说:“有位朋友的母亲最近才被诊断出乳腺癌。医生告诉她:女性不应该喝留放在汽车里的瓶裝水,热能和塑胶瓶子两者遇在一起就会产生化学物质,而那些将会导致人们罹患乳腺癌。在此提醒广大女性朋友小心并且千万不要喝留放在车子里头的瓶裝水。”
此后,又有传言称,在矿泉水瓶生产过程中,添加有双酚A等物质,这些物质在加热到一定程度时会从塑料中析出,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还有人表示,制造饮用水瓶的PET材质不能耐70℃以上的高温,而车厢内的温度可能超过70℃。
在各种版本的传言中,饮用汽车后备厢内的水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包括致癌、致不育及生殖障碍等。传言者言之凿凿,听者自然是心里慌慌。不少网友都评论称:“平时经常喝汽车里放的水”“太可怕了,以后再也不敢喝了”等等。也有网友回忆,在喝放久了的瓶装水时,的确会觉得水里有股塑料味。
厂家:不建议久放后备厢
这样的流言是否属实?早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电话咨询了两家知名瓶装水生产厂商。
“农夫山泉”的客服人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该品牌的瓶装水使用的是PET材质,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而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饮料瓶材质,“应该不存在产生有害物质的问题,PET材质本身是无毒无味的。”但客服人员同时表示,如果消费者将瓶装水长时间放在后备厢,可能会影响到水的口味:“我们在包装上也提示,不要让产品长时间处在阳光直射下。这种情况下,水可能会有一点味道上的改变,但是对身体没有影响。”
雀巢公司质量部一位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雀巢瓶装水同样使用PET材质。“PET本身的耐热性能和受热时间是有关系的。虽然目前并没有证据显示水瓶会释出有害物质,但不建议消费者过久地把水瓶放在后备厢里。”
这位工作人员同时介绍,能够导致内分泌失调的双酚A物质,通常都添加在制造奶瓶等产品的PC材质中,一般不会添加在PET材质中。“一些无良厂家在造奶瓶的时候可能会添加回收的废料,导致含有双酚A。而我们公司已经对瓶子做过立博球探论坛,没有检出双酚A的存在。”
车厢温度达不到70℃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武培怡告诉早报记者,制造瓶装水瓶子的PET材质本身没有毒性,而流言中所说的“析出有害物质”,指的可能是加工过程中的增塑剂。
“增塑剂是塑料加工过程中必备的,其实也就是台湾所说的‘塑化剂’。因为一般塑料的熔点较高,增塑剂能够降低塑料的加工温度,避免塑料在加工时氧化。”
武培怡表示,在包装液体的情况下,“时间长了,温度高了,增塑剂可能会出来,但是量非常非常少,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增塑剂如果要大量析出来,需要超过100℃的环境。”他认为,水瓶放在汽车里,通常不会出现增塑剂析出的现象,“只要是正规厂家符合规范生产的瓶子,不至于因为这样的环境就对人体造成危害。”
不过,武培怡也表示,PET材质的水瓶虽然相对安全,但也不应长期盛放高温食品或反复多次使用。“比如有些鲜果汁的瓶子,瓶壁比较厚,耐高温,许多市民喝完了果汁之后就会用它装开水、泡茶喝,反复灌很多次开水。这样对身体就不太好了。当然,也不至于有太大的问题。”
流言中还有一条,“PET瓶不能耐70℃以上的高温,这样的温度可能会导致瓶子融化,并造成有害物质释放”。在日常生活中,将开水灌进饮用水瓶,也会让瓶子受热变形。那么,汽车内是否可能达到这样的高温呢?
早报记者还采访了一位汽车业界的热能工程师。据他介绍,车内的瓶子温度其实很难达到70℃。工程师介绍,在实际生活中,当最高气温达到38℃~40℃时,汽车在阳光下暴晒2-3小时后,车内温度可以达到50℃~60℃。不过,“除非是在吐鲁番这种高辐射的太阳光照条件下才能达到,在上海的夏天,车内温度是不可能达到70℃的。”
这位工程师同时表示,即使车厢内温度达到70℃,还需要考虑车内的对流环境,以及瓶装水本身受到水温影响热容下降的因素,因此水瓶要达到70℃的温度是比较难的。
(来源:东方早报)
上一篇:专项整治消毒产品冒充药品行为
下一篇:我国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