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8日专电(新华社记者李亚红)近日媒体报道“北京市昌平区、通州区发现有蜱虫叮咬人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蜱虫是一种并不罕见的小虫,有人因被叮咬得病,还有人因此死亡。那么城区是否有人被蜱虫叮咬?叮咬后会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蜱叮咬病”?记者针对这些居民关心的问题走访了疾控专家。
北京未接到蜱虫叮咬病例报告
北京市昌平区龙泽苑西区居民陆先生说,近期他在自家的宠物狗身上先后发现了3只小虫子,狗被虫子叮咬。随后他将狗送到一家宠物医院进行治疗,宠物医院诊断是“蜱虫叮咬”。陆先生把其中一只虫子交给了北京市昌平区疾控中心。
昌平区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治科科长吕京静说,根据陆先生提供的情况,他家的宠物狗可能是被蜱虫叮咬,但是截至17日尚未接到人被蜱虫叮咬的报告。北京市昌平区疾控中心在龙泽苑西区进行了2次全面科学排查,未发现蜱虫。“也有可能是居民带宠物到郊区旅游被蜱虫叮咬后带回来的。”吕京静说。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截至17日,北京市疾控部门未接到因蜱虫叮咬的相关病例报告。可能存在人被蜱虫叮咬,但因病情并不严重而未去就诊的情况,但疾控部门未接到相关报告。”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等,通常寄生在鼠类、家畜体表。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国内各省(区、市)都有分布,不同地区蜱种类不同。“蜱虫叮咬人后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一般均较轻微。蜱是媒介生物,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病毒、细菌、寄生虫)使人患病。”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王全意说。
北京尚未发现“蜱叮咬病”
近年来,河南、山东等地曾出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证实是由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由于病死率较高,又和蜱虫叮咬相关,被冠以“蜱叮咬病”,曾一度引起公众恐慌。
庞星火认为,此次社会高度关注蜱虫,可能与“蜱叮咬病”有关。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极为相似。病例发病集中在4至7月,高峰期为6月。患者多来自丘陵及山林地带,以务农或野外作业人员为主。
北京市自2010年10月启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并密切关注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相关信息。王全意说:“监测体系可以确保病例及时发现和及时了解本地自然环境中的动物带毒情况,同时开展舆情监测,及时了解全国发病情况。”
北京市疾控中心自2011年4月开始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监测。对就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进行流调、采样和实验室立博球探论坛,立博球探论坛项目包括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立博球探论坛。庞星火说:“截止到6月14日,北京市共报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20例,经立博球探论坛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均为阴性,本地病例中新型布尼亚病毒立博球探论坛也均为阴性。”
此外,北京市还在密云县和怀柔区设立监测点,监测内容包括可疑宿主(鼠、牛、羊、犬)和可疑媒介(蜱、白蛉)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状况调查;自然环境周边居民新型布尼亚病毒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状况调查。
庞星火说,截至目前,已对各监测点采集的81份鼠血清和19份犬血清进行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立博球探论坛,结果均为阴性。对监测点采集的97只蜱虫进行新型布尼亚病毒立博球探论坛,结果均为阴性。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长王全意说:“蜱虫叮咬不足以致病,传染疾病还需要蜱虫本身携带病毒。也就是说北京市目前还没有在蜱虫、其他动物或人身上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即俗称的‘蜱叮咬病’。”
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将继续开展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预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会及时发布预警。
(来源:新华网)
上一篇:科学家通过克隆使已死动物“起死回生”
下一篇:中国调整日本输华食品检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