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发现,血浆中的一种蛋白质——血管紧张素II与禽流感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高度相关,从而可以作为禽流感重症化的生物标志物。相关成果发表在5月6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感染性基本诊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李兰娟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蒋澄宇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和他们的研究团队发现,感染H7N9禽流感的患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II的水平高于健康人或猪流感患者。并且,血管紧张素II的指标越高,患者的病毒载量也越高、疾病进展越快、死亡率也越高。同时,基于血管紧张素II预测病死率,其效果和其他常见临床参数相比更好。
据介绍,课题组共收集了来自杭州、上海和南京等地的47例H7N9禽流感确诊患者的血浆,立博球探论坛其中的血管紧张素II和病毒载量,并结合患者的临床信息,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发现,死亡患者的血管紧张素II水平持续上升。“这一特征在发病后第二周表现尤为明显。”李兰娟说,“对于重症患者,这一指标会越来越高。而轻症患者的指标在第二周就会下降。”进一步研究还发现,与血液中的氧合水平等指标相比,血管紧张素II的预测准确度更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和68%。
此次研究首次揭示了单个蛋白与H7N9感染的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发展过程和结局。这将为未来可能爆发的禽流感提供新的管理途径。此前,临床上一直缺乏这样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团队还发现,被H5N1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在血管紧张素II水平增加的同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则减少。而ACE2会让血管紧张素II失活。如果给小鼠注射人类ACE2,就可改善被H5N1病毒感染的小鼠的疾病症状,降低血管紧张素II水平。研究团队相信,ACE2可能对治疗禽流感有潜在功效。
《自然·通讯》执行主编印格致(Ed Gerstner)说,中国研究者近年来在国际上发表的科研成果数量大幅增加,水平也显着提升。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中国科研工作者不再一味追逐西方的科研方向,而开始更多地研究与自身相关的独特的问题。本次发表的研究成果就是一个优秀的例子,它针对的问题与中国和亚洲人民密切相关。截至今年4月末,中国的H7N9禽流感患者达421例,病死率超过30%。
印格致认为,在政府的大力资助下,中国近年来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快速发展。这次发表的研究成果是科研院所合作攻关取得的。“随着世界一流研究设施的不断建立和科研人员的成长,以及每天从中国的医院中收集的大量、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像这样的科学发现只是一个开始。”印格致说。
上一篇:研究发现喝咖啡对眼睛有益处能预防视网膜退化
下一篇:湛江市加强对含毒海产品检查请勿食用虾虎鱼、织纹螺